聽聽醫生怎麼說
「關於排便控制」

聽聽醫生怎麼說「關於排便控制」

每天早餐前排便一次最理想

胃會開始蠕動,此時動物會排便,使身體輕盈便於捕食。這點人類也是一樣。最好是早上排便一次清空腸胃,接下來到隔天早上都不再排便。有些人是每餐吃飽後排便,例如排便比較順暢的男性等,這其實是胃結腸反射。雖然對人體無害,但以排便控制的層面而言,還是希望盡可能維持一天一次。除了保持良好生活習慣,若有便秘情況,可以使用控制糞便硬度和腸道蠕動的藥物等力求改善。而不論排便次數多或少,只要可以每天早上自然排便一次,都能排出非常健康的糞便。

岡崎外科消化器肛門診所 院長 岡崎啟介 醫師

岡崎啟介 醫師
觀看岡崎啟介 醫師的文章

排便時「排空」的感覺很重要

關於排便次數,一天排便2〜3次是沒問題的。但是排便時「排空」的感覺很重要。因為大不出來就服用刺激性瀉藥讓自己拉肚子的排便方式是很不理想的。拉肚子雖然感覺有大出來,實際上腸道內還殘留著糞便,會感覺大不乾淨。所以大出形狀完整、排完後感覺舒暢的香蕉狀糞便是很重要的。最近也有新類型的瀉藥被開發出來,可以向家庭醫師諮詢相關問題。

所澤肛門醫院 院長 栗原浩幸 醫師

栗原浩幸 醫師
觀看栗原浩幸 醫師的文章

因為便秘控制飲食會造成反效果

我們都知道攝取充足水分相當重要。但經常有一個錯誤認知,覺得大不出來就要減少食物攝取。這很明顯會造成反效果。排便有一個排便機制,先充分攝取食物,增加糞便體積,糞便累積在直腸觸動壓力感測器,就會排便。若減少食物跟水分攝取,就無法累積到足夠的糞便觸動壓力感測器。雖然不需要過量飲食,但每日三餐最好確實用餐。藥物方面可以使用緩瀉劑。而刺激性瀉藥會損害排便機制,最好避免使用。切記不能想說「已經三天沒大了,不大不行。」就藉助瀉藥勉強排便,只要沒有腹脹或想吐的感覺等,等待便意也是很重要的。就算三天沒大,第四天大就行了。請保持這種輕鬆的心情。

松田醫院 院長 松田聰 醫師

松田聰 醫師
觀看松田聰 醫師的文章

就算還有便意,也先起身離開馬桶

排便盡量維持在3天1次到1天3次的範圍之內。雖然很多人會把三天排一次便當成便秘,但醫學上還在容許範圍內。但糞便可能會變得過硬。此外,縮短坐在馬桶上的時間也很重要。很多人只要有便意,即使大不出來也會持續坐在馬桶上,應該盡量避免。排便時肛門周圍會為了排便蠕動,腸道也會為了運送裡面的糞便蠕動。排便完畢後腸道還在蠕動,所以會感覺還有便意。這就是所謂的「肚子不安定感」。如果在意這種感覺,就會無法離開馬桶。不論感覺如何,都先起身離開馬桶是很重要的。即使肚子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也先暫時起身。等到便意增強再坐回馬桶就行了。

大阪中央醫院 外科 特別顧問 藤徹 醫師

齋藤徹 醫師
觀看藤徹 醫師的文章
本文監修醫師
岡崎 啟介醫師
栗原 浩幸醫師
松田 聰醫師
齋藤 徹醫師
回到頁首